乳癌的病因
乳癌:全球健康挑戰與治療新希望
乳癌嚴重威脅全球女性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乳癌新病例達 226 萬,超越肺癌成為最常見癌症,同年約 68.5 萬人因乳癌離世,情況嚴峻。
乳癌多源於乳腺組織,最常見的 “腺癌”,癌細胞由腺體組織產生,此外還有源自肌肉、脂肪或結締組織的肉瘤等少見類型。從組織學病理學來看,乳癌主要分為乳房原位癌和侵襲性癌,不同類型治療策略與預後差異明顯。
中晚期乳癌能否治癒是患者關心的焦點。幸運的是,醫學進步帶來微創技術,它副作用小、創傷小,讓許多患者避免乳房切除,也免受傳統放化療如噁心、脫髮、免疫力降低等嚴重副作用,顯著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雖然乳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研究已發現許多潛在風險因子。家族遺傳影響重大,家族中有患者,親屬患癌風險大增;年齡增長,女性患癌幾率上升;激素失衡或過度接觸外源性激素,也會增加風險;另外,肥胖、不良飲食習慣等生活因素也與乳腺癌相關。了解這些,有助於女性針對性預防和早期篩檢,降低乳癌威脅。
更多癌症知識,請點擊線上醫生進行諮詢
乳癌的病因複雜,涉及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以下是乳癌的主要病因及相關因素的系統性分析:
1. 遺傳因素
基因突變: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顯著增加風險(50%-85%終生罹癌機率)。其他基因如TP53(Li-Fraumeni症候群)、PTEN(Cowden症候群)和PALB2也可能相關。
家族史:直系親屬(母親、姊妹)罹患乳癌,風險增加約2倍;若親屬發病年齡小或雙側乳癌,風險更高。
2. 激素因素
● 內源性雌激素暴露:
初經早(<12歲)、停經晚(>55歲)延長雌激素暴露時間。
未生育或晚育(>30歲)增加風險,哺乳則降低風險(每哺乳12個月風險降4%)。
● 外源性荷爾蒙:
長期荷爾蒙替代治療(HRT,尤其雌孕激素合併)可能增加風險(WHI研究顯示風險升高24%)。
口服避孕藥輕微增加風險,停藥後風險逐漸恢復。
3. 人口學因素
年齡:風險隨年齡增加,約80%病例在50歲以上。
性別:女性佔99%,男性佔1%,但男性常與BRCA2突變或雌激素過多相關。
種族:白人女性發病率較高,但非裔女性死亡率較高,可能與腫瘤侵襲性有關。
4. 生活方式與環境因素
肥胖與飲食:停經後肥胖(脂肪組織產生雌激素)增加風險;高脂飲食可能促進荷爾蒙相關腫瘤。
酒精:每日攝取10g酒精,風險增加7%-10%。
缺乏運動:規律運動降低風險(10%-20%)。
放射線:兒童期胸部放射治療(如何杰金氏淋巴瘤治療)顯著增加風險。
5. 乳腺組織特徵
乳房密度高:緻密乳房組織風險增加4-6倍,且影響鉬靶篩檢靈敏度。
良性乳房疾病:非典型增生(導管或小葉)風險增加3-5倍。
6. 其他因素
環境化學物:長期暴露於多環芳烴(PAHs)或有機氯化合物可能增加風險,但證據有限。
心理壓力與睡眠:長期壓力或晝夜節律紊亂可能透過免疫抑制間接影響,但直接證據不足。
7. 保護性因素
哺乳:累積哺乳12個月以上風險降低。
健康生活方式:維持正常體重、限酒、規律運動。
8. 特殊人群
男性乳癌:BRCA2突變、克萊恩費爾特症候群、肝硬化(雌激素代謝異常)是主要風險因子。
注意事項
多因子交互作用:如BRCA突變攜帶者吸菸可能進一步增加風險。
篩檢重要性:多數患者無明顯危險因素,定期篩檢(鉬靶、超音波、MRI)至關重要,尤其高風險族群。
研究進展
HRT風險再評估:近期研究強調短期(<5年)使用HRT風險較低,但需個別化評估。
代謝與免疫:胰島素抗性、慢性發炎等代謝症候群組成可能促進腫瘤微環境。
乳癌的預防需綜合遺傳諮詢、生活型態調整及早期篩檢,未來研究將更重視基因-環境交互作用及精準預防策略。
以精準技術,為生命爭取更多可能。
廣州富力醫院腫瘤中心為癌症患者開啟「去化療生存」時代,為生命贏得持久勝利。如果您或家人正面臨癌症治療的困境,歡迎聯絡廣州富力醫院腫瘤中心。我們提供多語言病歷諮詢,立即聯繫我們獲取治療資格的評估.
聯絡我們:
email:rfcancercenter@gmail.com |
whatsapp: +86 1856515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