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癌

十二指肠癌.jpg

十二指腸癌是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原發於十二指腸組織,發生率低,在胃腸道惡性腫瘤中佔比僅 0.04% - 0.50%。早期症狀隱匿,晚期會出現上腹痛、腹脹、噁心、嘔吐、貧血、黃疸等,若是類癌還可能有類癌症候群。

根據世衛組織 2020 年數據,結腸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見癌症,因癌症死亡人數僅次於肺癌,全球約 190 萬人確診,超 90 萬名患者死於大腸癌。

中晚期十二指腸癌能否治好,情況複雜。治療需綜合患者個體、癌症分期及轉移情況,結合手術、放化療等手段控制病情、延長生命、提升生活質量,難以簡單判定能否治癒。此外,膀胱癌的微創技術與十二指腸癌治療無關。

更多癌症知識,請點擊線上醫生進行諮詢

 

儘管十二指腸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已有研究表明,某些特定因素可能與其發病機制密切相關。膽汁和胰液中的一些物質,如石膽酸等二級膽酸,被認為是潛在的致癌因子。此外,家族性息肉症及良性上皮腫瘤(如絨毛狀腺瘤)也與十二指腸癌的發生有關。研究也發現,十二指腸潰瘍或憩室的惡性轉化以及遺傳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此疾病的發展。

這些發現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深入理解這複雜病症的新視角,也為未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透過探索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或許能為預防和治療十二指腸癌開闢新的路徑。同時,這也提醒我們在面對健康問題時,應更加重視個體差異及其背後的複雜生物學基礎。

 

十二指腸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 遺傳因素:部分十二指腸癌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等遺傳性疾病,會使十二指腸癌的發生風險顯著增加。有研究表明,攜帶相關基因突變的人群,十二指腸癌的發生率可高達 10% - 20%

  • 癌前病變:一些十二指腸的良性病變有可能轉化為癌,如十二指腸腺瘤,尤其是絨毛狀腺瘤,其癌變率較高。另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患者,十二指腸內可出現大量腺瘤樣息肉,這些息肉惡性化為癌症的可能性很高。

  •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十二指腸癌的發生有一定關聯。它可能透過引起十二指腸炎症,導致黏膜損傷和修復過程異常,進而促進癌細胞的形成。研究發現,在十二指腸癌患者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較高。

  • 飲食習慣:長期攝取高脂肪、高糖、低纖維的食物,以及缺乏新鮮蔬果的飲食結構,可能增加十二指腸癌的發生風險。此外,經常食用醃製、燻烤、油炸等含有致癌物質的食物,也會對十二指腸黏膜造成損傷,增加癌症的可能性。

  • 環境因素:長期暴露於某些化學物質,如亞硝胺類化合物、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等,可能與十二指腸癌的發生有關。這些物質可經由污染食物、水源或空氣等途徑進入人體,對十二指腸黏膜細胞產生致癌作用。同時,長期接觸石棉、金屬粉塵等環境污染物,也可能增加罹病風險。

  • 其他因素:年齡增長、男性性別、肥胖、吸菸、酗酒等因素,也可能與十二指腸癌的發生有一定關聯。隨著年齡的增加,十二指腸黏膜細胞的修復和再生能力下降,更容易發生基因突變和癌症;男性罹患十二指腸癌的風險通常高於女性;肥胖可能導致體內荷爾蒙水平失衡,影響胃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吸菸和酗酒會對十二指腸黏膜造成直接損害,增加癌症的幾率。

 



以精準技術,為生命爭取更多可能。

廣州富力醫院腫瘤中心為癌症患者開啟「去化療生存」時代,為生命贏得持久勝利。如果您或家人正面臨癌症治療的困境,歡迎聯絡廣州富力醫院腫瘤中心。我們提供多語言病歷諮詢,立即聯繫我們獲取治療資格的評估.

聯絡我們:

email:rfcancercenter@gmail.com |

whatsapp: +86 18565157271